青年說 | 《職業教育法》首修訂 糾正職業教育面臨的偏見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26年以來首次大修。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確定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但這側面反映出職業教育不被看好、社會認可度不高等現象存在。發展好職業教育任重道遠,首要之急是糾正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一方面,本科的錄取分數高于專科,鼓勵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一所好大學是許多人的共識,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職教不如本科”的思想,加劇了“唯學歷論”的風氣。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技能型勞動者,而企業招聘的學歷門檻,將相當一部分職教畢業生拒之門外,如此一來,職業學校的就業率止步不前。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許多年輕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為的是在就業市場上不被淘汰。
盡管近些年國家不斷出臺利好政策扶持職業教育,但距離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職業教育辦學成本應占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在我國,高職的招生數超過高等教育的一半,但所獲得的直接財政投入只占20%左右;我國高技能人才占到技能勞動者的比例不到30%,但這一數字在發達國家是40%。我國應大幅提高職業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同時,職業教育所需的服務保障制度體系亟待完善和健全。財政投入、健全制度、深化產教融合是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與難點。
當前,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智能制造、創新型發展轉型,我國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技能人才作支撐。盡管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的基本體系已經建立,但是引入優秀人才到職業教育中從教仍存在難度,如何吸引行業企業的優秀人才和優秀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到雙師型教師的隊伍中來,值得思考。此外,我國還可參考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在企業內建立自己的培訓師隊伍,為學徒、實習生開展和崗位任務相關的技能性培訓。
打造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還需要作出諸多努力,筆者相信,隨著我國進入建設技能型社會的新階段,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大,職業教育的制度體系也會越來越完善。職業教育法的修訂頒布,體現了國家對辦好職業教育的愿望與決心。但是光頒布法律還遠遠不夠,將這些政策規定落到實處,而非空談,才能實現新法修訂的實際意義和預期效果,才能真正改變職業教育的社會意識偏見和政策偏見。
作者:胡思捷(西南政法大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